当前位置:首页 > 商标知识
商标注册常识
来源:潮州市商标专利协会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16   点击数:11712  字体 [ ]
申请基本要求
国家对商标注册申请人主体资格的最新政策:
①法人公司、法人事业单位、非法人企业等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均可以申请注册商标,申请项目不受限制。
② 以自然人名义申请注册商标的,在提交该自然人身份证复印件之外还需要同时提交其从事个体工商户或合伙企业或农村承包经营户的《营业执照》或《承包合同》复印件,并且该自然人姓名与营业执照上的负责人姓名一致,申请注册的商品/服务项目不得超过营业执照上批准的项目,否则商标局将不予受理。
③ 以个体工商户或合伙企业名义申请注册商标的,视同为自然人。

④ 国家机关、某些行政机构、某民间协会组织等非从事经营活动的其他组织,商标局不受理其商标注册申请。


时间周期
说明:国家商标局目前正在加速审查多年大量积压的商标申请文件,自2014年5.1起商标注册申请的审查周期可能会缩短为1年半左右。目前的申请周期现状如下所示:
1. 约需1个月左右商标局发出《商标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
2. 约需6个月完成形式审查。目前商标局在收到申请人递交的商标注册申请后先发出《受理通知书》,而后再进行形式审查。因此收到《受理通知书》不代表该商标注册申请一定会被商标局受理,只有在约6个月左右时间没有收到商标局《商标注册申请不予受理通知书》的才能证明该商标注册申请被商标局正式受理。
3. 约需12个月左右进入实质审查程序,按照不同类别和审查进度商标注册申请文件按照顺序分发给具体审查员,开始实质审查;
4. 约需24个月~30个月年实质审查结束,初步审定核准的预排商标初步审定公告时间和公告期号;初步审定驳回的安排打印发给“商标注册申请初步审定驳回通知书”。
5. 初步审定核准的商标在实质审查结束后约3个月在《商标公告》上刊发《商标注册申请初步审定公告》,公告期三个月。
6. 初步审定公告期后三个月,没有任何人对该商标提出异议的(若被提异议的则该商标自动进入异议程序),在《商标公告》上刊发《商标核准注册公告》,公告次日起,商标注册成功。

7. 注册公告后约1~2月颁发《商标注册证》。


简易流程
注册前准备→商标调查→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件审查→实质审查→初审公告→注册公告→发商标注册证
书件审查→不予受理
实质审查→驳回

初审公告→异议


必然性

有些代理人可能会宣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之高可以避免注册风险,甚至从未注册失败过。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已通过10多年的商标代理经验中总结出了“商标注册七个方面的风险因素”(欢迎浏览),如果用天气预报来形容商标注册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性因素或许是最贴切比喻了。只要明白了这些道理后,再去了解一下那些宣称从不出错的代理人可能真的是传说中的神仙下凡。


可预测性
有些代理人可能总是会对商标注册申请人说“有风险”、“政策风险”甚至“黑暗区”,但说不出可能的风险是什么,源自何处,小心谨慎地给自己留下一条后路。这是从业时间较短、专业能力偏弱,但尚有责任感的代理人的典型表现。因为他(她)虽不清楚风险有哪些,因知其必然性而不想欺骗客户。
虽然商标注册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风险因素,但从产生原因上看,我们将其归纳成两种基本类型:1是不可预测性风险;2是可预测性风险。
不可预测性的风险是指因技术手段局限,因国家商标政策的调整,因法律职责的权限,因管理不善造成的工作疏忽,因计算机意外故障所造成的数据遗失,以及其他的突发意外事件,等等产生的风险因素。此类风险的特点就是个别、偶然、突发,毫无规律可言,但同时也是少量的。如果其中某种风险因素大量和长期出现,并呈现规律的时候,它就有可能转化为可预测性风险。

可预测性的风险是指商标绝对理由(合法性与显著性)审查的差异,商标相对理由(相同与近似)审查的差异,不同行业不同商品或服务项目上审查的差异,对商标审查流转周期的差异,可能存在其他的在先权益,商标审查政策趋向性,等等产生的风险因素。此类风险的特点是量多和常见、动态变化和有律可循,因此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但此类因素涉及广泛,需要有丰富的法律理论知识,多年的商标实务经验,深厚的综合阅历,由此点滴积累而成,如同天气预报一般。


不确定性
图形商标是最不具确定性因素的构成要素
普通商标主要构成要素是文字(中文、英文)、图形(包括其他外文)以及这些要素的组合(注:立体商标、颜色商标注册难度较大,不在本文讨论之中)。由文字构成的商标,其文字组成、字(词、语)义、字(词)音、字(词)组成形式、书写方式等在商标中起着主要的认读和识别作用,易于理解、呼叫和区别,因此文字商标可注册性易于确定,中文作为母语,其易确定性更强于英文。
而可以构成商标的图形则非常广泛,我国商标局将不能直观识别为文字(中文、汉语拼音、英文)的所有构成要素统统划归属图形,从简单的几何图形到复杂的图案画面,美观的视觉外表、无限的变化空间,没有语言文字的限制,具有视觉上明显优势。正因为图形构成的类型及其复杂,如何鉴别所申请的图形商标是否存在近似冲突的在先商标就成了疑难问题。为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1973年建立了“商标图形要素国际分类维也纳协定”将使用在商标中的图形按照构成类型划分成29大类、144个小类、1887个类项。
但是图形表达和构成方式的千变万化,许多图形还同时并列有几种类型图形要素的特征,使得每个人的直观感觉和主观判断不可能不存在差异,甚至有天壤之别。即使在商标局的审查员之间,这种对图形属性判断的见仁见智情况也是常见现象,有时同一审查员在不同时间上也有差异。表现在商标局对所有图形商标的图形要素划分上,这个问题就相当明显。因为一个图形商标事实上会存在多种划分方式,尽管商标局早已意识到这个问题,长期固定几个老资历审查员从事图形要素的划分工作不予轻易变动,但这种差异无法根本消除。表现在审查员审查图形商标时,也同样存在如何理解被查询图形的属性特征,通过哪些要素去检索在先近似商标,如何认定图形构成近似的问题。因此审查结果同样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此外,商标局的商标数据库中图形商标都是按照“维也纳协定”分类后的属性类聚,尤其在热门类别中一些几何图形的某个属性要素上动辄就有成千上万个商标图形,如果该几何图案还有可以划分的其他多个图形要素属性的话,其检索查询工作量可想而知。因此,图形分类理解上的出入,视觉疲劳产生的疏忽,工作惰性导致的遗漏,图形近似与否的主观差异,都可能是图形商标审查中最不具确定性的因素。连商标局审查员都难以避免这种现象,何况一般的普通商标代理人。

商标有过多年商标代理经验的人应该知道,商标局对图形商标审查的时间一般都比文字商标时间长,而且审查结果的争议性也远比文字商标高。在图形商标注册申请的实践中,商标局用于驳回的引证商标,大多出乎预料之外。知道中个原因的丝毫不会为之感到奇怪,这就是图形商标本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因素所导致的正常结果。


受理通知书
可能有人在宣称,他代理的商标可以保证拿到受理通知书,甚至有的还会宣称受理通知书就相当于有了商标专用权。事实上这都是错误的,因为商标局为了解决书件审查周期过长的问题,早在2008年时就已将商标受理通知书的发文时间前置到商标书件审查之前了,如果申请文件不符合规范的,即使已经拿到商标受理通知书也同样会被商标局不予受理,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商标局收文日期后六个月仍没有被商标局不予受理的,才表示该商标真正被商标局受理了。此外商标局为了防止商标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被他人不当利用,早在2006年起就开始在受理通知书下方加注:本通知书仅表明商标已收到申请人的商标申请,并不表示所申请的商标已获核准注册。

因此,商标受理通知书真实的法律意义只是表示该商标申请已被商标局收到,所递交的商标注册申请费也已被商标局收取,申请人在该申请时间点上所具有的排他申请权。从某种角度上说,任何人拿一个明知不可能注册的文字或者图形向商标局递交注册申请并交纳相关申请费用的话,都可以保证拿到商标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


TM标识
许多申请人会被告知,拿到商标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后就可以在商标上使用“TM”标识,认为TM表示的是该商标已经向国家商标局提出申请,并且国家商标局也已经下发了《受理通知书》的商标。
事实上这是缺乏商标基本常识的错误概念。“TM”最早被应用在仅通过使用就可以获得商标保护的英美法系国家里,“TM”是英文“Trade Mark”(中文含义:商业标记,商标)的缩写。“TM”的作用只是告诉公众,它所标注的图形或文字是这个商品或服务的商标,不是名称也不是其他,因此,“TM”标识在中国使用没有任何法律意义,任何未注册的商标、申请中的商标甚至已经注册的商标都可以使用这个标识。由于在未注册商标上使用“TM”时,它可以告诉你的竞争对手这个商标未经注册,从而泄露商业机密;而擅自使用注册标记又属于商标法规定的假冒注册商标行为。因此,通常情况下人们大多在向商标局递交商标注册申请并受理后才开始使用“TM”,起到公示作用。
另外,由于我国注册商标的周期冗长,许多企业的产品要等待商标注册成功后再进入市场,早已错过起码的商机。因此,许多市场主管部门针对实际情况,降低标准,要求商品经营者起码持有能证明已向商标局递交商标注册申请的“商标申请受理通知书”,并在商品上标注“TM”的,才能进入市场。关于“TM”的错误概念正在在这种情况下被以讹传讹。